□石子勱
近些年來,常有人大聲呼吁,要少喝心靈雞湯,多研究哲學哲理。話語間已將“雞湯”置于下等位置棄如敝屣。而對于普通人而言,有些似是而非的哲學,則被放置于上等貨柜待價而沽。
其實,雞湯與哲學并非完全相悖,兩者有相似之處,更有相輔相成之妙。前者多用情感意志為主料,讓觀者動容讓讀者感動,后者則多以邏輯推理為主線,力圖讓人平靜冷靜直至自在從容。雞湯色香味俱佳卻有浮于表面之嫌,哲學晦澀難懂只有深入學習才能知其妙用。
心靈雞湯之所以曾經(jīng)大行其道,是因為人們心靈缺乏營養(yǎng),常感饑腸轆轆,而“雞湯”可填補情感空虛,可砥礪意志前行,縱然沒什么大道理,但總歸有些小感動。與之相反,哲學之所以一直難以普及,不是因為受眾稀少缺乏共鳴,而是因為大多數(shù)普通人皆為瑣事所累,柴米油鹽填滿生活,哪有精力與時間去深究這些形而上的東西呢?
有位教授朋友,談及學術現(xiàn)狀,常常痛心疾首,慨嘆人心浮躁,總是貪小失大,總是舍近求遠,總是重雞湯而輕哲學。我勸他說:“雞湯有人愛,哲學也有人喜,但沒必要一定要求愛雞湯的人一定也要愛哲學,你反過來想想,如果有人非要你放棄哲學學術,轉(zhuǎn)而去喝心靈雞湯,你會愿意嗎?”
朋友緩緩點頭,沉默一會兒告訴我,雞湯與哲學其實沒有高下之分,只是適配度因人而異。人的認知程度不同,生活方式不一,做出的選擇就會各異。但是,只有適合的才是正確的。在無法匹配的人心中,雞湯會變成哲學,哲學也會變成雞湯,你覺得味道好的事物別人可能味同嚼蠟,你覺得味道不好的事物他人可能甘之如飴。
朋友說的話似乎是雞湯,也似乎是哲學,但毫無疑問,他沒那么糾結與惱怒了,而是變得包容并且平靜下來。
版權聲明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本文系作者授權發(fā)表,未經(jīng)許可,不得轉(zhuǎn)載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quickresponseplumbing.net/meiwenmeitu/17505.html